• WAP手机版 RSS订阅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古代名人

湖南夏姓人物志(整理)

时间:2017/8/9 16:08:47   发帖人:夏氏宗亲网   来源:夏氏宗亲网   阅读:5724   评论:5
内容摘要:湖南夏姓人物志(整理)  夏诚(?-1135年),男,汉族,南宋龙阳(今湖南汉寿县,位常德市东南)人,南宋杨幺起义军将领。1130年(高宗赵构建炎四年)从钟相起义,与杨幺等结寨于龙阳洞庭湖畔。1131年(高宗绍兴元年),他指挥起义军击败南宋鼎澧路镇抚使程昌寓所率水军,获...
  湖南夏姓人物志(整理)


  夏诚(?-1135年),男,汉族,南宋龙阳(今湖南汉寿县,位常德市东南)人,南宋杨幺起义军将领。1130年(高宗赵构建炎四年)从钟相起义,与杨幺等结寨于龙阳洞庭湖畔。1131年(高宗绍兴元年),他指挥起义军击败南宋鼎澧路镇抚使程昌寓所率水军,获大批战船。后据藏江(今湖南藏江县,位怀化市西南)据陆面水,与澧州(今湖南澧县,位津市市西)对峙。四年秋,出击技江(今湖北枝江县)。1135年岳飞攻破杨幺大寨,杨幺逃跑不成,为牛皋所杀。他固守本寨,旋攻破其寨亦被俘牺牲。


  夏时敏,夏原吉父亲,官至湘阴县教谕官。

  夏原吉(1367~1430年),字维喆,湖南省湘阴人,明初重臣。祖籍德兴,早年丧父,遂力学养母。以乡荐入太学,选入禁中书省制诰,以诚笃干济为明太祖朱元璋所重。建文帝时任户部右侍郎,后充采访使。任内政治清明,百姓皆悦服。靖难之役后,明成祖即位,委以重任,与蹇义并称于世。明成祖后,相继辅佐仁宣之治,政绩卓越。明宣宗宣德五年卒,年六十五岁,赠太师,谥忠靖。[1]

  夏铭善,夏铭善(?-?)字复初,湖南溆浦人。明朝政治人物、进士。后因事连坐而死,朱元璋叹道:“失吾直臣”,并命相关机构治葬。洪武二十一年,其中进士三甲第二十三名,授御史,其善于论事,坚持正义不阿附,凡有大事,朱元璋动辄召其前来。

  夏瑄(1418--1478)字韫辉,夏原吉之子。官至南京太常寺少卿。

  夏崇文,字廷章,湖南湘阴人。明成化十四年(1478)进士,历官云南副使,浙江按察使等职。因不满刘瑾擅权而致仕。

  夏尚忠(?~1635),字怀耿,庐江汤池(今汤池镇)人。明天启五年(1625)授禁兵营都司,崇祯二年(1629)授都指挥佥事,后相继调守归德、扬州。崇祯十四年(1641),以功升海防参将、南京神机七营副总兵都督佥事,加中军都督府右都督,晋阶光禄大夫右柱国。入清后归乡,72岁卒。

  夏汝弼,明湖广衡阳县台源人。与王船山是同乡好友,有诗唱和。崇祯十六年(1634),与王介之、王夫之兄弟等人受巡抚褚胤锡委托,筹款重修方广寺,使之焕然一新,雄伟壮观。清顺治五年(1648)十月,与王夫之在南岳莲花峰下同举义旗,反抗清朝政府的民族压迫。明亡后,举家迁到宁远县九嶷山,绝食而死。

  夏光洛,[清]字禹书,号秘庵,湖南益阳人。廪生。寝大子。性嗜林泉,一邱一壑,辄流连永日。宅前老梅一株,每花放时,庋木登眺其上,因号梅巢居士,又号卧云道人。工词,善书,尤精飞白。《益阳县志》

  夏之蓉,雍正十一年(一七三三)进士,授检讨。工书法,用笔在赵、董之间。著《半舫斋诗集》。卒年八十八。《清朝书画家笔录、瓯钵罗室书画过目考》

  夏恒,攸县人夏恒,清道光九年(1829)进士,善诗文;善化(今长沙)人。

  夏泽沛,清代医家。字卧候。湖南益阳人。初习儒,为诸生。好读方书,尤精于脉诊。尝诊一妇曰:“脉极异必孪生。”及产,果如其言。年三十九,对其友薛绳祖曰:“吾死于今岁之夏。”薛问其故,曰:“心脉散矣。”五月果卒。著《脉义发微》。

  夏继芳

  夏家泰,清道光二十五年进士,署福建按察使,以廉能称。

  夏家畴,清咸丰二年(1852)进士,官终禄丰粮台,兼理盐务。

  夏洞贤,清雕刻家。

  夏旹,字菽轩。清湖南桂阳人。历任知县、川东道道员。光绪二十六年(1900)迁四川按察使,次年调陕西布政使。三十年(1904)署理江西巡抚。同年十一月初一(12月7日)升任陕西巡抚。三十一年正月二十一日(1905年2月24日)因病衰解职回湘。

  夏寿田(1870—1935),湖南桂阳莲塘大湾人,光绪十五年(1889)中举,十八年会试取誊录,任刑部郎中、山西清吏司行走。光绪二十四年(戊戌科)中进士第八名,殿试榜眼及第,取得清代湘南地区科举最好成绩,历任翰林院编修、学部图书馆总篡,为父辨诬触怒朝庭遭革职。宣统三年(1911)授朝议大夫。民国元年任湖北省民政长,二年任总统府内史。袁世凯称帝,制诰多出其手,失败后逃匿天津租界,投曹锟,任机要秘书。后定居上海,1935年病逝。[1]

  夏时济(1852~1923)字彝珣,又字思沅,号环猿,清衡阳县礼梓山(今洪市镇余家大屋)人。光绪壬午科(1882)举人,壬辰科(1892)进士,任户部主事,后任江南候补道员、江西淮盐督销总局总办、两江营务处总理等要职。思想保守,辛亥革命时,拒绝出任国民政府公职,寓居上海,次年携全家老幼数十人回到衡阳,赁屋闲居江东岸。吴佩孚镇守衡阳,与吴声气相投。不营家产,有正义感。何叔衡来衡,策动他促吴驱张(敬尧),欣然从命,第一个在蒸湘请愿书上签名。学识宏博,研究范围相当广泛,对现代新学科尤为重视。著有《天文新说》、《历学新说》、《历学新义》、《改编全国陆军新法》、《改革盐务计划书》及《湘潭县志·山水篇》等多种。此外还有诗文、奏稿、古文选本等,总计约160卷。诗很出色,其仿《圆圆曲》之状张勋与其妾潘小髦子轶事的《一枝曲》尤见功力。

  发贴者:赣州夏     时间:2016-12-31

标签:湖南 夏姓 人物志 
相关评论

夏氏宗亲网  版权所有  手机号/微信:18908662169


夏氏宗亲网为纯属公益性的网站,无任何商业目的,弘扬大禹文化为夏氏宗亲提供寻根问祖,沟通交流,资料查询。全站资料永久免费对全球的夏氏宗亲开放,若发现网站所载信息若有不准确之处,请与管理员联系以便更正或删除

闽ICP备1701813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