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AP手机版 RSS订阅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夏氏源流

夏氏(佗公)世系源流序

时间:2017/8/7 15:49:44   发帖人:夏明府   来源:夏氏宗亲网   阅读:4629   评论:1
内容摘要:请结合下楼的讨论阅读此序。  夏氏(佗公)世系源流序  夏姓之由来及禹后裔之世系源流,是几千年来夏氏后裔探索之主题。  四千六百多年前,黄河下游的有熊氏君主姬轩辕黄帝,依照德行赐十四子为十二姓。这十二姓就发展成今天五千八百多的中国姓氏。所以说,中原是中华文化与姓氏之发源地,黄帝是中华民族共同之祖先。  夏禹父姒鲧,鲧父...
  请结合下楼的讨论阅读此序。

  夏氏(佗公)世系源流序

  夏姓之由来及禹后裔之世系源流,是几千年来夏氏后裔探索之主题。

  四千六百多年前,黄河下游的有熊氏君主姬轩辕黄帝,依照德行赐十四子为十二姓。这十二姓就发展成今天五千八百多的中国姓氏。所以说,中原是中华文化与姓氏之发源地,黄帝是中华民族共同之祖先。

  夏禹父姒鲧,鲧父为颛顼,颛顼是昌意之子,昌意系姬轩辕黄帝与螺祖所生,故夏禹乃黄帝之五代裔孙。禹姓姒名文命,生于尧帝五十五年(即公元前2076年)六月初六日。《左传》载:“禹称大,大其功”。夏禹治水安民,铸鼎立国,被尊称为“大禹”。

  黄帝死后二百多年,尧即帝位。后来尧让位给舜,舜让位给禹。禹即位后称国号为夏,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禹原定效法尧舜让位给伯益。但禹死后,国人感念他的大功大德,推举禹的儿子启做领袖,从此,王位父子继承,形成君主世袭制度。并封列国为屏藩。夏朝封国,《史记》有载:“太史公曰,禹为姒姓,其后分封用国姓”。显然夏姓是以国为氏。《姓纂》载:“夏后氏之后,以国为姓”。又《史记•夏本纪》称:“商封夏之后至周封于杞也”。《通志•氏族略》载:“周武王克商,封夏禹之后于杞;其不得封者,以夏为氏焉”。夏后是国名,禹始受封之地;夏是朝代名,禹受舜禅让而有天下的国号,故亦称夏后氏。此夏氏得姓之源也。

  佗公夏氏者,夏禹之后裔也。禹姓姒氏,受舜禅有天下,国号夏。传启、仲康、相、少康、杼、槐、芒、泄、不降、孔甲、皋、发、癸十四世。及太康(启长子)、扃(泄次子)、仅(扃子)为十七王,凡四百七十年,商灭之。汤念夏德之盛,不可使其后无茅土之封,丁酉三年(汤即位之三年,即公元前1158年)乃封禹后癸之长子懿公于杞,使奉禹祀。历宣公、显公、昭公、穆公、康公、惠公、戴公、庄公、景公、高公、睿公、定公、怀公、度公、肃公、襄公、威公、灵公、安公、元公凡二十一世,五百五十三年。值周武王灭商褒封五帝及二王后,由是元公子东楼公于周武王五年(公元前1045年)复封于杞。历西楼公、题公、仁公、哲公、钦公、敬公、英公、献公、顷公、谋聚公、武公、靖公、共公、德公(亦称惠公)、桓公、平公、悼公、厘公(亦称僖公)、泯公、哀公、出公至简公为楚所灭(公元前445年)。自东楼至简公凡二十三世,并成公、孝公、文公、隐公为二十七君,历六百零一年,简公之子禹裔携《姒氏谱牒》窜居江南庐江河上(安徽巢湖),历绍圣、念祖、徽荫、熙庵、裕昌、衍夏而至贲偾时,居庐江河上已224年之久。时为秦始皇二十六年,遂舍姒姓,而以居地河为姓。又以河旁有水,无以表示人居之义,因以人易水,乃姓何。简公弟佗奔鲁,鲁悼公以佗为大禹之后,封夏阳侯,因名夏侯氏,此乃夏氏复姓之祖。

  佗传至婴,凡十四世。(佗传振、遴、弗抑、齐、券、荃、定、奉德、允顺、师、浩、初、渠、婴)佗传十二世讳初者,徙于沛,迨及炎刘,其孙婴者,佐高祖,定天下,元功十八人,位列八座,赐丹书铁卷,封汝阴侯,嗣爵三世而国除。有夏侯都尉,初之从子鲁人也。受济南张生尚书十九篇后,授于族子始昌焉。而讳胜者,受始昌尚书及五行。传其侄建,又受胜之学时,有大小夏侯之名,此皆佗之所出也。自公子佗奔鲁受封侯爵,故氏夏侯墓葬饮马桥大东道。

  以婴为远宗之祖,故自婴至湛(婴传灶、赐、颇、始昌、宽、崇、建、参、佐、嵩、初、渊、威、庄、湛),凡十五世。

  自湛至详(湛传坚、继寿、太初、辛、益、元、果、负、友良、晟、宏、文富、毓旭、虎、武、思帝、详),凡十八世。详字道明,仕梁为左仆射,生二子:长曰檀,迁吴兴太守,次曰夔,任豫州刺史,俱有嘉绩闻于世,称详为始家之祖。

  详传檀、选、英、文拱、葵、宣、靖、穆、士清、肃、环、蕴、行之,凡十三世至显,显为唐武宗朝官,掌书记,蒙忤圣朝,退隐九江,因去侯称夏氏,为我氏去侯称夏之祖(即更姓之祖)。吾本夏侯氏也,不得已而更今姓。为夏氏之后者,咸知夏之与夏侯,虽支分派别,姓若有异,而原其世系,如河洛之水,同出昆仑而起,自星宿者矣。尊祖敬宗之心,不其庶有继乎!

  今《中华夏氏族谱》,谱夏氏之族属者也,而治统道统之意,若隐寓于其中,观夫溯源于禹,创修于商之杞惠公,起祖于汉,历梁、唐、宋、元、明、清、民国及我共和,支派之繁,分会稽、上虞、余姚、长庐、泰州、卫辉、如皋、高邮、盐城、英山、涪陵、富顺、大足、江津、贵阳、遵义、沅州、云南、内江、成都、新疆、北京等,遍及全国各地。绵延瓜瓞,井井有条,姓氏虽或有变,而脉络的有可寻。故自杞简公(佗公)以前,姒氏之世,代有可记,为姒氏之谱。佗自婴、胜、建以后,夏侯之世次自详,迨及显之流,又更详矣,故谦、蕴行之先为夏侯氏谱,显、相、臣之后为夏氏之谱。(一)显至相公派——直隶长庐一脉,(二)显至相公派——迁河一脉,(三)显至臣公派——万一公支派,泰州一脉。(四)显至臣公派——万二公支派,如皋一脉。(五)显至臣公派——万三公支派,江南英山,湖北黄州,麻城,四川巴县、涪州、江津、大足、合川、富顺、南川、璧山、酉阳、彭水,黔至贵阳、遵义、开州,楚之蕲水、沅州等处一脉。五大脉派之后又为今日夏氏之谱。其中虽有先后之不同,而所载事实不诬,所记源流不紊。而吾族能世其家,世其族者,良非偶然也。不有先人之积善累德,不有后嗣之忠厚纯孝至诚,焉能克蒙先人之德泽,能世其家,世其族者也。

  显传臣、臣传安二、安二传二生、二生传宁四、宁四传遐行、遐行传念士、念士传太一、太一传千一、千一传万三、万三传登,登传入庐之祖贵,贵传文阶,文阶传入楚之祖禹绩,历十四世。元末,禹绩入楚避乱,其长子德一,仍住湖北麻城;三子能一住江南安徽、陕西;四子治一住浙江、江西;次子显一,奉母石恭人住蜀东巴县,明成化十年(公元一四七四年)移居璧山县来凤驿,卒葬来凤驿巴盏溪,为我氏入蜀之祖。显一有七子,福一、福二任职在贵州,其裔住黔;福三住江津;福四住大足;福五住合川、大竹、邻水;福六、福七住鹤游坪界枫乡大屋坝。兄弟分烟,福六讳普隆,仍住大屋坝,卒葬古佛堂坎下。福七讳谱忠,住沈家镇(现坪山镇)破堰湾,卒葬楼房沟。其母孺人杨氏墓在大屋坝。

  吾族始祖禹传至入蜀始祖显一,已三千四百余年,相传一百三十三世,历经各朝代之演变,能保持吾族世次有序,辈分分明,实非易事。显一入蜀传至现在六百余年,三十余世。代代勤俭持家,世世创业艰苦。以孝以仁,维耕维读,扶贫济困,尊祖敬宗,丁繁人和,人口万众,子孙递嬗,香烟永续,遍及全球,蔚成巨姓,咸称旺族。声望播于九州,恩泽布于合族,美育光照史册,祖德辉映千古。

  蜀之夏氏者,夏禹之后,亦佗公之裔也,历代为帝、为王、为侯、为卿、为相,不可胜纪。后嗣子孙,人文蔚启,博学宏词,学位绵延。世称甲族焉。期我后世子孙当怀木本水源,尊祖敬宗,犹遵先人之遗训,尽忠于国。

  今之重修《中华夏氏族谱》,盛世也,钜事也,亦难事也。非难于无旧谱之可稽,实难于有支谱之莫聚,难之实难于互证。是谱告成,非暌初之志之力,实是族兄鼎树、光荣,何氏贤达孝唐之志之力,更是族人之志之力也。是先人在天之灵所佑也,前人修谱之所助也。不逾五岁,遂乐观成。余又惧源流弗继,故又从而增备之,作出图谱详述来历,昭示后昆。是谱诚不可以己也,修饰润色尤有望于后继起之贤者也。

  禹裔一百五十三世

  光煦(字暌初,号鼎新)敬撰

  入蜀二十一世孙

  公元二00七年农历丁亥岁三月

  发帖者武汉夏伟

标签:夏氏 佗公 世系 源流序 
相关评论

夏氏宗亲网  版权所有  手机号/微信:18908662169


夏氏宗亲网为纯属公益性的网站,无任何商业目的,弘扬大禹文化为夏氏宗亲提供寻根问祖,沟通交流,资料查询。全站资料永久免费对全球的夏氏宗亲开放,若发现网站所载信息若有不准确之处,请与管理员联系以便更正或删除

闽ICP备1701813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