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AP手机版 RSS订阅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堂号郡望

云间夏氏知止堂

时间:2017/8/4 18:06:33   发帖人:夏明府   来源:夏氏宗亲网   阅读:5555   评论:0
内容摘要:云间夏氏知止堂  “云间”是古松江之别称,历史上人文荟萃。北宋时,米芾曾止于华亭县青龙镇。台北故宫博物院所藏《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上的黄公望题记中的“书于云间夏氏知止堂”,指的也即元明之际云间的夏氏。“知止堂”历三纪即瓦砾无存,然云间夏氏既多金粟,又崇仁义,志尚清虚、雅好方外,多法书名画,更因黄公望在此题署《富春山居图...
  云间夏氏知止堂

  “云间”是古松江之别称,历史上人文荟萃。北宋时,米芾曾止于华亭县青龙镇。台北故宫博物院所藏《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上的黄公望题记中的“书于云间夏氏知止堂”,指的也即元明之际云间的夏氏。“知止堂”历三纪即瓦砾无存,然云间夏氏既多金粟,又崇仁义,志尚清虚、雅好方外,多法书名画,更因黄公望在此题署《富春山居图》,而永为世人所知。

  一、米芾与青龙镇

  绍熙《云间志》载录北宋元丰五年(1082年)春正月陈林所撰青龙镇《隆平寺经藏记》全文。《记》文之末,署“襄阳米芾治事青龙,宾老相过,出此文,爱而书之”。是知米芾曾止于华亭县青龙镇。

  青龙镇居松江之阴,唐置镇防御而设巡检,宋以“海商辐辏之所”而设监镇理财。《松事丛说》云:“青龙,自唐、宋以来为东南重镇。宋设水监于此,以治水利,兼领市舶。江南所卖官酒,于此制造,并设酒务焉。”按青龙酒务而外,尚有茶、盐税场、盐监等机构。北宋嘉祐七年《隆平寺宝塔铭》立石诸人,其职衔为“监青龙镇酒税茶盐同管勾烟火公事”、“监海盐县盐场权管勾青龙镇务烟火公事”,可以证之。按青龙镇所在并非酿酒、植茶、产盐之地,北宋置以酒税、茶、盐之监,盖以其地居通商口岸、转漕孔道之故。

  历来关乎米芾宦历之记载,并无其任职青龙一事。光绪《青浦县志》卷十四、卷三十将米芾列为青龙镇监镇。水赉佑《米芾书法年表》将其书《隆平寺经藏记》之事,系于元丰五年陈林撰文之时。按是年米芾自长沙掾卸任回京,次年出任杭州观察推官。推官职掌,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杭州之吏治事秀州青龙镇,恐有越界之嫌。

  按青龙镇酒税、茶、盐,为发运使管辖之事。《宋史》称:“发运使副判官,掌经度山泽财货之源,漕淮、浙、江、湖六路储廪以输中都,而兼制茶、盐、泉宝之政,及专举刺官吏之事。元祐中,诏发运使兼制置茶事。至崇宁三年,始别差官提举茶、盐。”而米芾于元符三年(1100年)至崇宁元年(1102年),转任江、淮、荆、浙等路发运司管勾文字一职。米芾尺牍云:“为贫所迫,试吏于江陵司讦之官。甫幸善罢,列职侍郎,选拟会稽征廛,迟次惟罚。继而间关淮壖,窃仪真鹺庾之禄几年,又以内艰而去”。“内艰而去”,指其于崇宁元年“丁非生母忧,去职”。

  然则,米芾于江、淮、荆、浙等路发运司管勾文字任内,或因督发盐运,而亲履华亭县青龙镇治事。青龙士人慕其书名,请米芾挥翰,亦在情理之中。故米芾书《隆平寺经藏记》,其事宜在元符三年至崇宁元年间。

  庚寅孟秋初稿、壬辰暮春改定

  二、云间夏氏知止堂

  台北故宫博物院所藏《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上有黄公望题记,为至正十年(1350年)“书于云间夏氏知止堂”。

  云间夏氏,始于湖州长兴夏杞。邓文原为其弟夏椿撰墓志铭,述其世系并杞、椿行迹详矣。夏杞曾祖逊、祖先、考彬,皆世居吴兴、晦迹田里。故其后人夏士良之《图绘宝鉴》,犹自署“吴兴夏文彦”。夏杞于南宋景定间(1260-1264年),攜家华亭,为典押。至元丙子(1276年),大兵薄境上。因夏椿之劝,夏杞与华亭县令徐乘率众附元。中书右丞相伯颜除夏杞为军镇抚,遂占籍华亭。其居址,在松江府城望仙桥东(今上海市松江区方塔园内)。丁丑(1277年)入觐,即任华亭尹。秩满,调余姚尹,病归而卒。夏杞养金氏子为子,名世昌。夏世昌志尚清虚、雅好道术,是松江府长春道院大施主。

  夏椿,字寿之,生于宋淳祐丙午(1246年)七月廿四日。早孤,事兄如父。其居址,在松江府城里仁桥西南(今上海市松江区方塔小学近方塔南路一带)。按里仁桥在望仙桥东北,则其兄弟之居,鸡犬之声相闻。至元丁亥(1287年)、庚寅(1290年),华亭岁侵,夏椿贱价出粟、设粥僧寺;大德戊申(1308年),邻境饥民来,因闢庐舍、具饘药,“生则赆之归,死者给棺以瘗,而书其姓名邑里,以候来收骨者”。另外,还辇石陶甓,以修松江久圮之桥;完缮径術与孤老庐舍;每朔望,饭囚徒、予善药;贫而庾死者,给棺敛;至大三年(1310年)十月至皇庆三年(1314年)五月,延祐四年(1317年)六月至次年三月,助钱出粟,于府治东石狮子巷东,建江南浙西道肃政廉访司分司廨舍;就其居所创义塾,割上田五百亩为资,延师以教乡之子弟。“朝以为义,酬以禄仕,挥谢弗受,深致斯美”,旌其门为义士。吴兴守李坦之(道坦)撰《义士家传》,江南诸道监察御史周驰(景远)作《义士碑》,《元史》载其姓名。延祐庚申(1320年)六月十日卒,葬于神山(今上海市松江区辰山)兄杞之兆。临死,训诸子“毋争财致讼,以辱吾义门”。

  夏椿有子男四人,女七人,孙男七人,曾孙男一人。长子世泽,号谦斋。以夏椿辞老而得官,历任嘉兴澉浦税使、杭州狱丞、两浙都转运盐使司玉泉场监运等职。年未致事,即勇退归里。有味乎老氏之言,名其燕处斋堂曰“知止”。

  按邓文原撰夏椿墓志铭时,夏世泽尚为杭州狱丞;又知止堂扁,为赵孟頫所书。然则,知止堂之建,应在延祐庚申(1320年)六月其后,至治壬戌(1322年)六月赵魏公卒前。

  正德《松江府志》称松江元时有四塔,西曰普照、又西曰延恩、西南曰超果、东南曰兴圣,“夏监运家在四塔之东”。其“夏监运”者,应即曾官两浙都转运盐使司玉泉场监运之夏世泽。按夏杞、夏椿之居,皆在“四塔之东”。则夏世泽之知止堂,当在松江府城里仁桥西南、望仙桥东之夏氏旧第。

  夏世泽有子名濬,字景深。其人承义门之风,贡师泰《元故处士夏君墓志铭》详其事。尝重建松江东岳祠,晚好浮屠,为方外交。“筑堂于屋舍西偏,曰‘爱闲’,蓄古法书、名画、周彝、汉鼎其中”。元顺帝至正丙戌(1346年)闰十月二十九日夜,松江普照寺西制帽民姚姓失火,延烧五千余家。重门邃馆、梵宇灵宫俱尽,惟夏爱闲收藏书画楼独存。则夏濬亦居松江府城。

  夏濬有子文彦,字士良。承其父所好,“蓄书万卷外,古名流迹墨,舍金购之弗悋。于文人才士之图写,尤所珍重”,“蓄画凡百十家”,所居有文竹轩。然其《图绘宝鉴序》云:“自卜居泗上”,则已别居泗泾(今上海市松江区泗泾镇)。

  至正丙申(1356年)张士诚部入松江府城,松江府城夏氏宅第除书画楼外尽毁。夏世泽四世孙夏颐贞“以城北泗泾有旧田庐”,徙家居之。知止堂虽毁,然夏颐贞力护赵文敏书扁,“登于北山新堂,不忘先也”。是知至正丙戌(1346年)之回禄,未及于知止堂,或与夏爱闲书画楼同在一院墙之内。按松江凤凰山有夏颐贞西畴草堂,地近泗泾,殆即所谓“北山新堂”也。其族人《青楼集》作者夏庭芝,亦隐泗泾,所居有疑梦轩。又有清樾堂,亦为泗泾夏氏之居。

  松江府城之知止堂,时历三纪,即瓦砾无存。然其以云间夏氏既多金粟,又崇仁义,志尚清虚、雅好方外,多法书名画,更因至正十年黄公望在此题署《富春山居图》,而永为世人所知。

  云间夏氏,复有居璜溪(今上海市金山区吕巷镇)者。如夏景渊“居同邑吕公(良佐)之甥馆”,号清润处士。其子夏尚忠,字士文,曾任承直郎、镇江路府判官,弃而归隐璜溪,益读书习礼文事,又创立夏黄书院,以祔享其外祖橘隐公,在华亭胥浦舍地建义冢。

  乾隆《金山县志》与嘉庆《松江府志》,俱称“知止堂”在璜溪。此盖为夏景渊清润堂、夏尚忠书声斋皆在璜溪所惑,而未作考核。

  癸巳立秋后三日改定

  三、读《璜谿处士吕公圹志》

  上海博物馆考古部何继英女士主编的《上海唐宋元墓》一书,已由科学出版社于2014年7月出版。其中有元代吕良佐的墓志铭,为1962年金山吕巷马村平整土地时发现,现藏金山区博物馆。

  《圹志》称吕氏“世居华亭胥浦之南,溧渎之阳”。“溧渎”即旧志所见之沥渎港,盖吕氏自宋代已世居于此,故俗称“吕港”、“璜谿”。

  《圹志》称吕良佐有子吕恒、吕恂,吕恒有子“充闾”、“復亨”,殷奎《吕德常权厝志》作“充”、“復”,盖有阙脱。《圹志》称吕良佐为莱翁幼子,而《厝志》称吕徇之父为良弼(号来德翁)。但《厝志》所述来德翁行事,又非吕良佐莫属,盖有误记。《圹志》称“至正丙申淮兵南败”,《故义士吕公墓志铭》作“淮兵难渡”,其“难”或为“南”字之误。

  《圹志》称吕恂“娶夏氏”。按杨维桢《夏氏清润堂记》称夏景渊“居同邑吕公之甥馆”,而夏世泽有子夏景深(名濬),则其所娶为云间义门夏世泽之女。而夏濬“夫人吕氏”,虽未详其所自,亦当为吕良佐侄女。是义门吕氏、夏氏,互为姻亲。夏景渊之子夏尚忠(字士文)归隐璜溪,创立夏黄书院以祔享其外祖橘隐公,则夏景渊、夏景深兄弟,其夫人俱出璜谿吕氏。

  吕恒作为长子,身体“固弗良行”,但综理家务有方。所以,吕良佐得以“自佚于老,以偿其本志”。殷奎假馆璜谿,与吕恂一起从杨维桢游。洪武己酉,御史首隐粮事,连及吕氏。吕恒家产充没,家属徙陕西。“仓惶流离,困踣道路,孙男六相踵以毙,妻死白下,母亡山阳”。吕恒因变故之剧,至长安而卒,葬于平凉。其弟吕恂,亦远迁至庆阳。其子充闾遂居平凉,復亨谪居延安。璜谿吕氏,自此而落。

  乙未惊蛰后二日

  四、明初的云间义门夏氏

  2014年9月,南京大学历史系杨晓春副教授因研究元代松江府家族情况,来沪上搜集相关史料。我有幸结识,并获赠日本学者近藤秀实《夏文彦美学渊源》一文。拜读之后,对明代初年云间义门夏氏的家族历史,又有一些想法,故而略作钩沉补遗。

  近藤秀实的文章,引用了郑真《荥阳外史集》卷九《东涧草堂记》,称凤阳临淮县东有古城,城东里许涧水横截,涧上架五里桥,桥左为夏士良东涧草堂。夏士良在其《图绘宝鉴》自序中称“卜居泗上”,如何又远徙凤阳呢?《记》文于此交代得很明白,是“寄名谪籍”的缘故。近藤氏认为这个情况,“是指夏文彦或其先辈中某人曾获罪被流放,似乎夏文彦曾一度在别的什么地方居住,此数处颇耐人寻味,可惜语焉不详”。明代所编松江府、县方志,对明初大族的经历,确实是语焉不详,甚至是避而不谈。但历史是掩盖不住的,陶宗仪《南村诗集》就保存着明初夏氏的若干真实故事。

  杨维桢《图绘宝鉴序》称夏士良“介其友天台陶君九成”请杨维桢赐序,《南村辍耕录》也对此书有很高评价。《南村诗集》中有诗数首涉及义门夏氏,可见陶宗仪与其友情深笃。根据《东维子文集》所录《图绘宝鉴序》和《元人传记资料索引》,夏士良有子名大有(字原威),与陶宗仪“平生师友义”。陶氏有《哭马平主簿夏原威》诗一首,自注:“丁卯腊月十三日卒”,丁卯为洪武二十年。另有《寄夏原舟时从军沈阳》诗,夏原舟是原威的兄弟。夏士良到了临淮以后,陶氏作《题夏士良修篁芙蓉》诗:“故人一别两年过,写寄相思恨转多”。还有《次夏士良户、侯韵》诗,互相唱和,以寄情愫。夏士良在临淮东涧草堂的生活境况,可谓“富家巨室”已“物换是非”、“天涯流落”。但即便如此,他始终秉持着“礼义廉耻,士之所以保其身也”的理念。虽然郑真的记文,是从正面来赞颂夏氏淡泊的境界,但其境遇终不免令人喟然而叹。夏士良最后应该是终老于他乡草堂,其子原舟寄诗陶宗仪,求撰墓志,陶氏次韵答之。

  夏士良的堂房子侄中,如夏颐贞先谪居大梁,陶氏有《折杨柳送夏西畴谪居大梁》诗、《秋怀次夏停云韵》诗。后戍边宁夏,陶氏有《次夏西畴韵》一诗,中有“父子戍边归未得”语。夏颐贞曾短暂探访过故里,陶氏有《送夏西畴还宁夏》诗,中有“归来已是十年过”语。按陶氏《辛巳中秋》诗,有注云:“兵部遣使至府,命两县佥点身长力壮民丁应充,谓之愚戅,不下五千人”。夏颐贞父子与夏原舟被攔入兵籍,当与此事有关。义门夏氏,自此亦落。

  甲午闰九月初五

  (作者系上海市松江区博物馆副研究员)

  2016-4-14来源:东方早报作者:杨坤

标签:云间 夏氏 知止堂 
上一篇:求堂号归属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评论

夏氏宗亲网  版权所有  手机号/微信:18908662169


夏氏宗亲网为纯属公益性的网站,无任何商业目的,弘扬大禹文化为夏氏宗亲提供寻根问祖,沟通交流,资料查询。全站资料永久免费对全球的夏氏宗亲开放,若发现网站所载信息若有不准确之处,请与管理员联系以便更正或删除

闽ICP备1701813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