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
[夏原吉](1366—1430):湖广湘阴(今属湖南省)人,明朝大臣,为永乐、洪熙、宣德三朝户部尚书,主持财政27年,支应无误,在详定赋役,清仓场,广屯种,修水利等方面均有政绩。《明史》赞其为:“五朝元老,一代完人,三十年丰功伟绩,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夏天官]明代吏部尚书
[夏旭](?—1434):明初江西永丰人。一作九旭。农民起义领袖。宣德八年(1433),江西濒江八府久雨成灾,漂没民田。次年又遭旱蝗。夏旭率饥民数千人,据大盘山起义,自称都督。同年十月,官军袭破山寨,被俘杀害。
[夏寅]:松江华亭(今属上海市)人,明代学者,官至浙江参政。其“君子三惜”说,被传为名言。
[夏良胜]明江西南城人,吏部员外郎
[夏昶]:昆山(今江苏省昆山)人,明代著名画家。他不仅善绘画,而且善书能诗;其诗词清丽,书工正楷,其画擅长写竹石,当时推为第一,有传"仲昭一个竹,江南十锭金"。宋代以后,是夏姓在文学领域里最为光辉的时期。
[夏昺]字孟阳,昆山(今江苏昆山)人。昶兄。能书,初末知名。洪武季年(一三九八)为永宁丞,谲戍云南。永乐十三年(一四一五)昶以进士简入中书习字,上临阅称善。昶顿首谢,因言:“臣兄昺昆亦能书。”召试称旨,命与昶同拜中书舍人,时称大小中书。画山水师高克恭,又善竹石,萧萧有林壑之气。平生不多作。故世惟知太常[昶]墨竹而不知孟旸。摘自《明史沈度传》、《明画录》。
【夏厚】号烟林,泰州(今江苏泰州)人。工山水。摘自《图绘实鉴续纂》
【夏白眼】[明]宣德(一四二六至一四三五)间人。能於乌榄核上刻十六娃娃,每一娃娃仅米半粒大,而眉目喜怒悉具。或刻子母九螭,荷花九鹭,其蟠曲飞走之态,成於方寸小核。求之二百余年仅一人耳。摘自《清秘藏、遵生八笺》
【夏鼎】[明]苏州(今江苏苏州)人。善白描人物,亦工山水。摘自《画史会要、明画录》
【夏葵】[明]字廷晖,钱塘(今杭州)人,芷弟。山水、人物亦效戴进,皆工致华朴。摘自《图绘宝鉴续纂、明画录、无声诗史》
【夏礼】[明]年七岁能书斗大字,人称为“书小生”,沈周作长歌赠之。摘自《苏州志》
【夏良胜】[明](约公元一五二一年前后在世)字于中,南城人。生卒年不详,约明武宗正德末前后在世。中正德进士。累迁吏部考功员外郎,因谏南巡廷杖归。嘉靖初,(公元一五二二年)复职。后为雠家所吁,再下狱论杖,谪戍辽东,卒。良胜撰有东洲初稿十四卷,中庸衍义十七卷,(均四库总目)行于世。又尝辑其部中奏稿,名曰铨司汇存。
【夏霖】[明]中国画家人名大辞典误作霖。字德润,浙江海盐人。正子。好诗,工篆、隶。善画梅。摘自《海盐图经、历代画史汇传》
【夏文德】[明]苏州、无锡地区木版刻工。於嘉靖(一五二二至一五六六)中刻修辞指南,三十五年(一五五六至)刻类笺唐王右丞诗集、陶靖节集。摘自《文物一九五九年三期》
【夏文三】
[明]苏州、无锡地区木版刻工,尝刻陶靖节集。《文物一九五九年三期》
【夏文宪】[明]苏州、无锡地区木版刻工。嘉靖四十五年(一五六六)刻宋元通鉴。摘自《文物一九五九年三期》
【夏文祥】[明]苏州、无锡地区木版刻工。嘉靖(一五二二至一五六六)间刻革朝遗忠集、齐乘。《文物一九五九年三期》
【夏缘宗】[明]万历(一五七三至一六二O)时金陵(今南京)人。善雕刻书籍版画,尝刻西厢记考。摘自《明代版画书籍展览会目录》
【夏云】
[明]苏州、无锡地区木版刻工。曾刻陶靖节集。摘自《文物一九五九年三期》
【夏允彝】[明](?至一**五)字彝中,华亭(今属上海松江)人。赐冠举於乡。好古博学,工属文,暇时偶作印章。是时东林方讲学苏州,张溥、杨廷枢等慕之,结文会,名曰复社。允彝与周邑陈子龙等结几社相和。清兵陷南京,欲结义民抗之,闻友人侯峒曾、董淳耀、徐湃等皆死,乃赋绝命词,投水死。摘自《明史陈子龙传、广印人传》
【夏时正】[明]初名尚,字季爵,仁和(今杭州)人。正统十年(一四四五)进士,感化初为南京大理卿。博学高才,工诗文,书写最善,多著述。《吾学编》
【夏】(1388~1470)中国明代画家。字仲昭,号自在居士、玉峰。江苏昆山人。幼年家贫,过继舅父,改姓朱,名昶,后复夏姓,明太宗为之更名。曾任中书舍人、吏部考功主事、瑞州知府、太常寺少卿。擅墨竹、人物,墨竹师法王绂、吴镇、倪瓒,加以变化而自成一格。其画墨竹,结构严谨,讲究法度,以楷书笔法入画,笔墨遒劲厚重中具潇洒清润之趣。有《湘江风雨图》、《淇园春雨图》、《野林大士图》等传世。
【夏崇文】:湘阴人,明成华年间进士,官至太仆少卿,曾向皇上陈述时务五事,解其利弊,具有超前意识。[夏卫兵注:此夏崇文为夏原吉之孙]
【夏宗文】[明]华亭(今上海松江)人。善真、草、隶书,名重於时。预修永乐大典,授广平主簿。摘自《松江志》
【夏时】:明浙江钱塘(今杭州)人,字以正。永乐进士。授永科给事中。洪熙元年(1425)力言行钞法之弊。宣德初命署尚宝司丞兼理吏、礼、兵、刑四科给事中,覈后湖黄册,升江西按察司佥事。正统初上疏请清理冤狱,逮治赃官,迁参议。正统十二年(1447)起擢广西左布政使。前后上十余疏,时人壮其敢言。致仕卒。
【夏煜】(明)江宁人,字允中.有俊才,工诗.明太祖(朱元璋)辟中书省博士.曾与刘基一起起草朱元璋征讨陈友谅檄文.洪武初年总制浙东诸府,以伺察搏击为事.<明史>有传.今安徽庐江一带夏氏为其后裔。
【夏邦彦】苏州、无锡地区木版刻工。万历四年(一五七六)刻两汉隽言。摘自《文物一九五九年三期》
【夏激】苏州、无锡地区木版刻工。嘉靖(一五二二至一五六六)中曾刻齐乘。摘自《文物一九五九年三期》
【夏衡】[明]字以平,松江(今属上海市)人。宗文子。永乐(一四O三至一四二四)中沈度以善楷书荐,授中书舍人,累官至太常寺卿。山水师黄公望,驶骚欲度驿骝。竹石亦精。篆、隶有古则。摘自《书史会要》《画史会要》
【夏之霖】[明]字沛之,杭州人。善画花竹翎毛,其所绘宫制纰扇,施金傅粉,不为脂腻所窘。如锺馗补衲、白猿穿针,咸有情态。摘自《高淳县志》
【夏芷】[明]字廷芳,钱塘人。善山水,从游戴进(一三八八至一四六二)。克勤於学,笔力逼其师。风雨图甚佳。惜早卒。摘自《画史会要》、《历代画史汇传》
【夏昱】苏州、无锡地区木版刻工。嘉靖三十五年(一五五六)刻类笺唐王右丞诗集。摘自《文物一九五九年三期》
【夏镞】[明](约公元一五OO年前后在世)字德树,天台人。生卒年均不祥,约明孝宗弘治十三年前后在世。成化二十三年(公元一四八七年)进士。弘治四年,(公元一四九一年)谒选入都,上章忤旨,下诏狱。旋得释,除南京大理评事。疏论赋敛、徭役、马政、盐课利弊及宗藩戚里侵渔状,不报。镞素无宦情,父官四川,曾献诗劝归。至是,镞亦乞归,居乡砥砺名节。镞撰有赤城集二十三卷,《四库总目》传于世。
【夏羲甫】[明]鄣南(今浙江长兴)人(按明画录作夏仪甫吴兴至今浙江湖州人)。博学好古,筑室天日,杜门隐居,舆张羽诸君子相为师友。每有所得,辄为吟咏。又喜绘事,天目山房图,盖其得意笔。摘自《湖州志》、《安州志》、《明画录》
【夏美】[明]字宗美,号半村,浙江慈溪人。知浔州贵县。善吟咏,兼及绘事。摘自《奚囊蠹余》
【夏山】[明]苏州、无锡地区木版刻工,曾刻陶靖节集。摘自《文物一九五九年三期》
。【夏尚朴】[明](公元一四六六年至一五三八年)(一作良朴)字敦夫,(一作敬夫)号东岩,江西永丰人。生于明宪宗成化二年,卒于世宗嘉靖十七年,年七十三岁。少师娄谅。正德初,赴京会试,见刘瑾乱政,不试而归。六年,(公元一五一一年)成进士,授南京礼部主事。嘉靖间,历南京太仆寺少卿。尚朴著有东岩集六卷,和东岩诗集(均四库总目)等,并传于世。
摘自《中国古代名人录》
[夏庭芝](约一三○○~约一三七五),字伯和,一作百和,号雪蓑,别作
雪蓑钓隐、雪蓑渔隐。华亭(今上海松江县)人。有文才,好冶游,杨维桢曾为
其西宾。夏氏原为云间巨族,乔木故家,家中藏书极富,曾名其书斋“自怡悦斋”。
元末变乱,夏氏隐居泗泾,改书斋名“疑梦轩”。当时的戏曲家张鸣善、朱凯、
邾红、钟嗣成等都是他的同道友好。夏氏能词曲,大多散失,仅有《青楼集》存
世。该书记录了元代几个大城市一百余位戏曲女演员的生活片断。后人把此书看
作为《录鬼簿》有同等价值的有关戏曲史的重要专著。
[夏言](1482—1548):江西贵溪人,明代中期名相。1517年进士,授行人,擢升六科给事中。明嘉靖初年进升礼部尚书。嘉靖十二年兼武英殿大学士,入内阁预机务,封太子太保,少傅兼太子太傅`少师`光禄大夫`上柱国为首辅执政,两度为相。在拜相期间,与严嵩等官员结党营私贪赃枉法进行了斗争;主张抵抗倭寇,反对通敌营私`任意杀戮,后因支持总督曾铣收复河套,遭严嵩等官员的诬陷,被刚愎自用,反复无常的嘉靖皇帝处以极刑。夏言死后,严嵩秉政,内忧外患,日甚一日。隆庆初年,穆宗诏复其官衔(平反),追谥号“文愍”。著有《赐闲堂稿》`《桂洲集》。其名列“中国历代名臣”。
[夏文祥][明]苏州、无锡地区木版刻工。嘉靖(一五二二至一五六六)间刻革朝遗忠集、齐乘。《文物一九五九年三期》
[夏允彝](1505—1554年)字彝仲,号瑗公,明末南京松江府华亭县(今上海松江县)人。青年中举,41岁时,与陈子龙同科登第。后来组织几社,因与复社宗旨相同——兴复绝学,遂并入复社,成为复社后期领袖。42岁时任福建长乐知县5年,据乾隆《青浦县志》载:“允彝以明季名儒出宰期邑,仁心善政,浃人肌髓;至今俎豆名贤,称颂弗衰。”崇祯十五年秋,因母病故回籍守丧。崇祯十七年,北京被李自成义军攻破,崇祯帝吊死景山,出于夏允彝的传统忠君思想,便将仅有家产尽数捐出,以“为江南、浙东西举大义倡”。面对汹涌南下的清军,他不惜身家,四处呼号,广联明军旧部。于清顺治二年夏,与陈子龙在松江起兵。时年仅15岁的夏完淳也从父志,投身义军。后兵败投水以身殉国。
[夏完淳]生于1631年,卒于1647年,松江华亭人(今上海人)。他才华横溢,胆识过人,9岁即能赋诗为文,名重一时。不幸生于动荡年代。明末,朝廷昏庸,宦党专权,政治极其黑暗。又连年大灾,饥荒尤烈,民众以野菜树根为食,饿死者甚多。政局动荡不安,内战不断。李自成起兵,明灭。斯时夏完淳年仅14岁,随父夏允彝,师陈子龙,起兵太湖抗清,征战于长江流域。夏家本为江南名门望族,富甲一方,为救国复明,父子倾尽财富,毁家抗清。历经两年血战,无奈明朝大势已去,独木难撑。夏完淳16岁兵破被俘,壮志未酬。生死关头,凛拒苟且偷生,慷慨赴难。
夏瑛,字润甫。明代玉山人,弘治年间举人。历官湖南醴陵知县、庐州(治今女徽合肥市)马政判。
夏英:字育才,明代德化(今九江)人。成化十七年.(1481)年中进士。历官南京工部主事、郎中,延平(治今福建南平市)知府,邵武府(治今福建邵武》知府。著有《力田集》、《莅柞典要》。
发帖人:夏国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