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仁虎(1874.5.24.-1963),江苏南京人,擅长写诗,出身于书香门第,官宦世家,清代后期戏曲家。夏仁虎一生作了两部戏曲作品,即《碧山楼传奇》《珠鞋记传奇》,它们都为时代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夏仁虎家里排行老四,三十岁以骄傲的成绩通过朝考殿试,从此长达了近三十年的官场生活。先在刑部,后转商部,继调邮传部,任七品,六品,五品京官,做过短期的记名御史。民国建立,他在北洋政府时期,做过国会议员,长期任职交通部,财政部,一直做到财政部次长、代总长和国务院秘书长。夏仁虎从1898年到1928年做官,时达三十年之久。他退出官场之后,以读书,写作自娱,夏仁虎的著作丰富,诗词、戏曲方面有很高的造诣,与叶恭绰、朱启钤、章士钊并称为北平“四大老人”。夏仁虎出身书香门第,祖父夏垲和叔祖父夏塽相继中举,祖父、叔祖父以及父亲夏家镛对夏仁虎的生平经历以及文学创作产生重大的影响。夏仁虎为人正直,与当时的戏曲家、文学家、军事家多有交往,在退出官场之后便与朱启铃、张伯驹、叶恭绰、章士钊等人相互作诗、惆怅往来,好友之间相继参加“稊园诗社”“庚寅词社”“寒山诗社”等,并成为诗社的重要成员。《碧山楼传奇》《珠鞋记传奇》是夏仁虎所作的两部戏曲作品,《碧山楼传奇》以明之遗民朱裔隐居东洞庭湖滨筑楼为背景,以江湖大侠李髯把姬红杏赠予朱裔为剧作缘起,而后叙述了抚院师爷李不将见红杏美丽,强行夺取红杏,红杏忍辱负重,夏仁虎主要借助朱裔和红杏两人的难舍难分,以及朱裔死后隐中知己紫云守志不嫁的凄惨爱情故事,流露出作者深刻的世变沧桑之感,赞扬了威武不能屈之朱裔和有志节的紫云,从而传达出夏仁虎对亡国之恨的愤怒。为了进一步深化主旨,夏仁虎塑造了威武不屈的朱裔、柔情似水的红杏以及守志不嫁的紫云一系列生动的人物形象,从而逐渐升华剧作的思想情感。《碧山楼传奇》的艺术特征主要表现为曲辞宾白、体制特征以及场上表演三方面。语言的斟酌上,不仅曲辞生动形象,而且宾白言简意赅。另外,夏仁虎在剧作中加增加了苏州方言的使用,塑造了典型的人物形象。体制特征上,《碧山楼传奇》宫调和曲牌的使用方式不仅继承了元曲杂剧的体制方法,更结合了当下体制的新特征,结合传奇剧情灵活使用联章体以及缠达体,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剧作的内容。场上表演上,取面为制谱,居然上口,可以登场演奏。乃知事半功倍,正不必张皇幽渺也,可以严格进行场上表演。《珠鞋记传奇》以爱情故事为题材,以珠鞋为主要线索,关中元帅马祯见萧栗沉湎酒色,荒于政务,于是领兵出关攻下汴梁,萧栗携宝儿仓皇出逃,为了避免引起追兵怀疑,宝儿弃去珠鞋,跣足奔窜,马祯将珠鞋陈列示众,观者无不唯喟然兴叹。作品侧重于批判荒淫无道的当政者,似寓有讽喻,进而反映出了社会的现实,时事的感慨,以及对官僚昏庸腐败、逢迎谄媚的谴责,军阀混乱、扰乱民心的揭露和对普通百姓的同情,从而塑造了中州节度萧栗沉迷美色、不务正业的人物形象,夏仁虎的传奇创作既反映出了对实事的担忧,又揭露出了对社会的不满。在戏曲的艺术特征上主要表现为行云流水、一气呵成,短小精悍,清丽脱俗的语言特色以及别出心裁的体制特征,既保留了原有戏曲剧本的音乐特色,又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夏仁虎著有学术作品《枝巢四述》四卷,其中对论曲部分很有见解,夏仁虎详细论述了曲的起源与古乐、诗词的关系,将曲的本体——小令、散套、杂剧、传奇一一展开叙述,同时将曲的宫调、套数以及曲牌放置在曲体制的大背景中,详细探讨了宫调、套数、曲牌对学曲人的重要作用,当然,在论曲中还探讨了曲的创作、音韵等问题,分别以名称、脚色、宾白、场务、衬字、赠板以及分配进行曲的创作研究,最终达到精通音韵,了解知法,灵活制曲,实律创作。总的来说,夏仁虎的戏曲创作对进一步了解晚清民国的社会动态有着很深刻的借鉴意义,值得深入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