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的移民活动从来就没有停止过,相对于四川而言,明清两朝的移民运动最为声势浩大,史称“湖广填四川”。
移民活动从形式上来讲,有官方组织的、有民众自发进行的。每当迁入地发生重大的自然灾害或者战争等原因,造成人口锐减时,官方都会从其临近人口较多的地区组织民众迁往,方法上有采取强制性的、有予以政策性鼓励的。所谓强制性的往往是地方官员在完不成指标的前提下,派兵丁将动迁地的民众武装押解离开原籍送往迁入地;政策性鼓励就是移民到迁入地以后,增加的人口、开垦的土地三年或五年不交赋税。有关资料显示:“康熙下诏对移民垦荒地亩,规定五年起才征税。并对滋生人口,永不加赋。还规定对移民原籍地当局和入四川落业定居地当局,要求配合移送核实,安排上户籍、编入保甲。这些政策为移民创造了好的环境和条件”,而由民众自发进行的移民活动,由于其各自的背景、原因不尽相同且与我们无关,就不赘述了。在康熙年间所谓的湖广移民移出地区主要就是湖南南部,据祁阳县志记载,祁阳的移民基本上是移到川东北地区(重庆、南充、达州、广安)。
移民的线路,有记载记录从湖南南部迁四川大致上有两条线路,一是从湘西往遵义方向(遵义在清雍正朝前属于四川),一是由水路到宜昌沿江而上到四川(现重庆市范围也属四川)。由于我们《宏瑞堂》迁入地是广安州,加之我们一修谱有记载在湖南省会长沙市有过停留,因此,可以肯定的是我们的迁川路线是水路,由此大致可以勾勒出一条路线图。就是从祁阳出发顺湘江而下到长沙,长沙陆路到常德,常德到荆州,荆州到宜昌,从宜昌由长江而上到重庆,最后由重庆到广安。
这条路按照现在高速路的路程来算也是二千多公里,过去的水路曲里拐弯的,这样看来就是一个小长征。移民是一项浩大的工程,为了保障移民的顺利进行,清政府在主要的通道上都相应设置了驿站,即使没有设置驿站的,也按路途给与了一定的费用。“湖南辰沅道王柔则奏称:穷民远徙,路费维艰。。。。。。查程途之站费,以六十里为定例,每日可行一站”, 前者是以官方的每日遣散补助费为标准来估量的,每日的计程标准为五十里;而后者是以检查移民是否准备有充足的盘资来计算的,故每日的计程标准为六十里。因此,把迁川移民每日行程定在五十至六十里是合适的。按照这个行程来算,从祁阳到广安,迁移路上就用去三到四个月时间。
康熙四十二年,岁在癸未(公元1703)孟秋月,始祖成宏公、二世祖子发、子祥、子玉、子茂、子相、子慎诸公与众女眷,在祁阳城东湘江与东江交汇处的潇湘门离岸登船,踏上了去四川的漫漫征程。船顺湘江一路向北而下,到了长沙上岸转而向西北方向的常德,刚刚到达长沙转洞桥,学秀祖夫人李氏太婆忽薨于道。临终前,嘱托成宏公待子发要如同其子,宏公慨然允诺。“子发公虽悲切于心,而仍不沮丧其志,将祖母李氏草殡近侧,苟简举哀,事迄仍奉母以行”。宏公行状记载:“途中所食皆粗粮、每阅月不能食肉,所有经费皆从节啬,犹有乏绝之虞。其余陆行也往往泥凃被体,衣被尽湿。其余舟行也、舟子尤多桀黠,余常值外多索钱,狺狺张目视发尽竖必如其言以償之乃得已,其行以寒也,手足皆僵如痿痹,冷气澈骨;其行以暑也,鸡未鸣即起,乘早凉行数十里,日赞当午则热气熏蒸喘息昏欲绝;其过关津也,逻者狰狞阻坦途,衣被皆开视如虎狼;其遇盗者也,禦人于险道,怀重资者恒惴惴恐不保性命,其困犹不可一刻安。而宏祖等行李肃然幞被之外无长物,幸得无惊至賨。”历经数月终到广安,在广安领命后顺渠江而下到涌坝登岸,成瑞房遂安家涌坝,成宏房遂安家石堰塘。
夏氏宗亲网 版权所有 手机号/微信:18908662169
夏氏宗亲网为纯属公益性的网站,无任何商业目的,弘扬大禹文化为夏氏宗亲提供寻根问祖,沟通交流,资料查询。全站资料永久免费对全球的夏氏宗亲开放,若发现网站所载信息若有不准确之处,请与管理员联系以便更正或删除。
闽ICP备1701813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