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二零一八年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民族复兴的历史关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国家面貌日新月异,人民生活水平不断得到提高,对学习和发扬光大传统文化的呼声也越来越高。基于这一点,或许是机缘巧合、亦或是老祖宗在天之灵的指引,四月的一天,一群志同道合且热爱家族文化的家人聚集在了一起,这是继一九四八年(民国三十七年)后夏氏家族的又一次再集合。在新成立的理事会强有力的领导下,在家人们的大力支持下,短短的两个月时间里就完成了成宏房始迁祖成宏公、成宏房二世祖子慎公和成瑞房二世祖子发公老坟的修复工程。
俗话说:“三世不修谱为之不孝”,从一修谱到如今,由于各种原因造成了七十多年没有修谱。乱世藏黄金,盛世修家谱。礼莫大于尊祖敬宗,典莫大于修续家谱。纵观多少迁徙家族在编修家谱时,皆有家族之迁徙史和路线图,以告诫后世子孙不可忘记先辈们迁徙的艰辛,创业的不易,让后世子孙们能勿忘先贤,慎终追远。鉴于此,志德特将我《宏瑞堂》迁徙史书记于后。
历史的选择
我广安《宏瑞堂》夏氏祖籍系湖南永州府祁阳县大崇町人氏,季勉公后裔。夏季勉,字勤学,江西丰城学前人,为江西迁湖南始祖,生于元朝至元二十五年岁次戊子(公元一二八八年),元朝年间选贤到永州府祁阳县任教谕,任满致仕欲回原籍,仕子遮道挽留,遂附籍于祁阳县柴塘,殁于明洪武九年岁次丙辰(公元一三七六年),享年八十八岁。大崇町支祖得善系季勉公五子,自柴塘迁大崇町(亦称大冲岭,现地名为湖南省衡阳市祁东县白地市镇大泉村婆叶塘,也叫夏家町),繁衍生息迄今。
祁阳县,因地处祁山之南而得名,隶属于湖南省永州市,位于湘江中上游,是永州的北大门,南通粤桂,北抵衡岳,东连浙赣,西接川黔,祁阳是一个古老的邑县,始建于三国时期,有一千八百多年历史,大清顺治四年(一六四七年)属湖广布政使司,康熙三年(一六六四年)属湖南布政使司。
祁东县,因县城在祁山之东而得名,隶属于湖南省衡阳市,位于衡阳市西南部、湘江中游北岸,东西狭长,北高南低。一九五二年从原祁阳县析出,祁东风景秀丽资源丰富。尤其是大崇町所处的白地市镇青山环绕,绿树成荫,满目苍翠,风景宜人,自然景观甚多,南部有景观别致的石榴仙峰,中部有旅游胜境的七宝山,北部有怪石林立的石狮岭。石榴仙峰耸立镇区南部边缘,山峦起伏,层层叠叠,婉延不断。烟波浩渺,云起雾涌,景色迷人,胜如天堂仙境。晴朗之日登临山顶,放眼望去,方圆百里尽收眼底,山如馒头,田如平镜,真是心旷神怡,叹为观止。阴雨之天会临其上,云雾翻涌,一片云海,使人飘飘欲仙,不知天上还是人间。中部七宝山耸立,山中苍松翠柏鸟语花香,平地阡陌相间村落掩映,置身期间如闲庭胜步怡然自得。
大崇町一脉自得善公始到康熙年间,两百多年过去,发展繁衍了十来代。虽经历了元末明初和明末清初的动乱,但是,由于大崇町这个地方物产富饶,风景秀丽,资源丰富,青山环绕,绿树成荫,满目苍翠,风景宜人,堪称鱼米之乡。整个家族还算是家业颇丰、人丁兴旺。然而到了清康熙四十二年,一纸诏书将这家人的命运与远在千里之外的四川紧紧地联系起来。
四川,史称天府之国,是中国历史上历朝历代都十分看中的粮仓。明朝末年,全国各地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其中以张献忠为代表的一支队伍于公元一六四四年占据了四川,成立了大西政权,一六四六年清军入川,张献忠战死。清军平定四川大部时,镇守云南的吴三桂于康熙十二年(一六七三年)起兵反清,四川再次成为战场,康熙二十年之后,清军彻底平定四川。经过数十年的动乱和战役,使得四川人口大减、十室九空、田地荒芜,据《南充县志》记载,当时的县衙门、学宫全部成了老虎洞窟。曾经的天府之国,此时已经化成老虎纵横的人间炼狱。四川残破,则国家内陆不稳,于是康熙皇帝决定,通过大批量移民来充实四川,以此来挽救、振兴天府之国。
康熙二十二年(公元一六八三年),康熙皇帝下发一道圣旨,诏命大清国的子民积极前往四川垦荒,并明确规定,在四川境内的土地,不管原来是有主还是无主,在没人耕种和交粮纳税的情况下,新移民只要愿意去开垦,垦荒土地也就全部归属新移民。到了雍正六年(公元一七二八年),迁徙到四川的移民,以一夫一妻为一户,还可以得到“水田三十亩或旱地五十亩”。世居祁阳大崇町的《敬承堂》夏氏家族,居有小青瓦民房,耕有一片良田,仿佛就是生活在世外桃源(据祖籍家人讲农耕时代确实如此),谁也不曾想移民去遥远的四川,况且还要携家带口。康熙四十二年(公元一七零三年),永州府的一纸告示,彻底打破了这房人几百年来的平静生活。
夏氏宗亲网 版权所有 手机号/微信:18908662169
夏氏宗亲网为纯属公益性的网站,无任何商业目的,弘扬大禹文化为夏氏宗亲提供寻根问祖,沟通交流,资料查询。全站资料永久免费对全球的夏氏宗亲开放,若发现网站所载信息若有不准确之处,请与管理员联系以便更正或删除。
闽ICP备1701813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