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永城宿州夏氏总堂号
堂号,是家族门户的代称,源于祖先的名人典故或典籍箴言。
夏姓堂号有平水堂、惜阴堂、仁德堂、尚忠堂、明德堂等。
宿州夏氏家谱2011年版确立堂号为惜阴堂,永城、亳州、宿州、商丘、邳州、夏邑、颍上等地夏氏总谱2022年版确立总堂号为仁德堂。
人因父母生,族自祖先来,一个氏族最重要的是祖庙。上古时代,氏族受封采邑之时,国君以祖庙为中心,率臣民而居谓之“国”,故称祖国。族长以祖庙为中心,率族而居谓之“籍”,故称祖籍。家族之祖庙谓之祠,即宗祠,宗祠在民间又称祠堂、祖祠、家祠、家庙。
祠堂,是家族的宫殿,是姓氏血缘的纽带和桥梁,祠堂正厅门上方的匾额上书写堂号。堂号,蕴含宗族之源流,寄寓祖先之功德。
平水堂:夏禹治水13年,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于平治水患,并得以成就帝业,因而有此堂号。
惜阴堂:夏禹平治水患,平定三苗,发展农业,公务繁忙,十分珍惜寸阴,因而有此堂号。
仁德堂,来源于《论语·述而》:“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自洪武二年迁居亳州、永城以来,太始公夏良胜及其子孙,世代以仁德为准绳,兴业持家。以仁德为原则,生活处世。耕读诗书,达济天下,仁德,始终是生存的天平,是绵绵不绝的情结,是生生不息的继承。
仁德堂,表明永城、亳州夏氏的源流世系,彰显夏氏的仁德情怀,记录夏氏的发展历程,体现了夏氏文化的精髓。
位于亳州的太始公夏良胜墓前碑记,铭刻了以仁德为主旨的对联:
崇文尚武重仁德福佑万代,
禹王夏后徙豫州昌盛千秋。
永城亳州夏氏总谱重修委员会
永城夏氏21世夏浚钟
宿州夏氏22世夏忠联
2022年2月8日
夏氏宗亲网 版权所有 手机号/微信:18908662169
夏氏宗亲网为纯属公益性的网站,无任何商业目的,弘扬大禹文化为夏氏宗亲提供寻根问祖,沟通交流,资料查询。全站资料永久免费对全球的夏氏宗亲开放,若发现网站所载信息若有不准确之处,请与管理员联系以便更正或删除。
闽ICP备1701813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