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AP手机版 RSS订阅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当代作品

油纸伞--夏语冰

时间:2017/8/21 16:35:41   发帖人:夏氏宗亲网   来源:夏氏宗亲网   阅读:838   评论:0
内容摘要:油纸伞  夏语冰  当记者十多年,得到最多的纪念品,大概要数伞了。折叠的,弯把的,低挡的,高档的,家里几乎可以开个伞铺了。  由伞我就想起了过去的时代,过去的油纸伞。五、六十年代,我们乡下人的雨具,都是蓑衣斗笠;要是谁家有把伞,那都是稀是物了。传说,伞的祖师...
  油纸伞

  夏语冰

  当记者十多年,得到最多的纪念品,大概要数伞了。折叠的,弯把的,低挡的,高档的,家里几乎可以开个伞铺了。

  由伞我就想起了过去的时代,过去的油纸伞。五、六十年代,我们乡下人的雨具,都是蓑衣斗笠;要是谁家有把伞,那都是稀是物了。传说,伞的祖师是鲁班之妻云氏,古籍上记载:“劈竹为条,蒙以兽皮,收拢如棍,张开如盖”。这就是最初的伞。后来的伞就是用丝帛作的,只有上等人才能用。东汉蔡伦发明纸后,就出现了油纸伞,宋代中原的“绿油伞”以遍民间,北宋名画《清明上河图》中饮食摊用来遮雨的就是绿油伞。油纸伞延绵了一千多年,一直到七十年代,才被钢筋骨布伞所淘汰。

  新堤木屐马迹塘的伞,桃花江的女子过的拣”,这是过去流传与湘中一带的俗语。三、四十年代,我家乡马迹塘油纸伞誉满湘鄂,蜚声云贵,很是风光过数十年。如此,我对油纸伞也是情有独钟,伞的制作材料都是家乡的特产。桃花江是闻名全国的楠竹之乡,而油纸伞的把、轴、骨子都是竹子制成的,这正是古书所讲的“劈竹为条”;而马迹塘周围一带的皮纸,白洁均匀,纤维长,韧性强,是制作伞的上好原料;油纸伞的“油”,就是桐油,当然也不用从外地购进。油纸伞的品种繁多,制作精良,我记得,除了常用的“老油伞”,还有专用于遮太阳的“黑油伞”,儿童打的“玩具伞”,旅行用的“改良伞”,学生用的“明油伞”;这等,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姑娘嫂子用的“菲菲伞”、“绿花伞”;这种漂亮的油纸伞,我们常在舞台的舞蹈节目中能看到,它是油纸伞的精髓、灵魂。

  消失了的油纸伞,代表了一种美的意念。“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雨巷诗人”戴望舒,他希望逢着油纸伞的姑娘,有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这首象征诗派的名作,给人一种美丽的不可捉摸的情调。我虽然为儿时从未拥有一把油纸伞而遗憾,但我心中一直漂浮着一把“绿花伞”。那时,“绿花伞”是姑娘们的宠物,就像现在的姑娘拥有一串项链一样。读初中时,班上有位姓杨的女同学,非常引人注目,这不仅是也她拥有一把绿花伞,而主要的是她美的有些特别,她成熟得早像堂诗宋词中的怀远女子,哀怨是她的一切。她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我上学要走二十里的乡路,与她同一段路,每遇下雨,我总搜寻着那把绿花伞。二十多年了,她撑着有着油纸伞,独自走在家乡陌上的身影常常浮现在眼前。有一天放学回家,突然下起了淅淅小雨,没有带雨具的我,只顾匆匆往前赶,雨越下越大,我不得不在路旁一堆放农家肥的灰屋檐下躲雨。她来了,撑着那把油纸伞,伞沿往下淌着水珠。看见我,先是一愣,然后凝住了,投出叹息一般的眼光。我手足无措,低头不语。她移动几步,在离灰屋子三步远的地方又停了下了,并不怎么看我,而伞的左边空了出来。五秒、十秒、二十秒、三十秒,她还是没有移步。时间在一秒一秒的过去,她象生了根似的,有“等你一万年”的架势。我毕竟禁不过,钻到了她的伞下。

  春雨潇潇,远山含黛,田野上的油菜花儿黄灿灿,紫云英花红艳艳,几户农家的屋顶冒出了袅袅炊烟。归巢的雨燕在微雨中冲刺。在雨中,我们默默不语的走着。说是共伞,除了头,我的左边都淋湿了。我生怕碰到熟人,一路东张西望,但同时内心希望雨不要停,路最好也变长。在分路的时候,才发现雨已经停了,我们彼此不好意思地笑了·········

  油纸伞消失了,不逝的是少年的回忆。

  发贴者:夏语冰   时间:2007-1-14

标签:油纸伞 夏语冰 
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

夏氏宗亲网  版权所有  手机号/微信:18908662169


夏氏宗亲网为纯属公益性的网站,无任何商业目的,弘扬大禹文化为夏氏宗亲提供寻根问祖,沟通交流,资料查询。全站资料永久免费对全球的夏氏宗亲开放,若发现网站所载信息若有不准确之处,请与管理员联系以便更正或删除

闽ICP备1701813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