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AP手机版 RSS订阅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谱牒知识

从中国古代史官随时记事说起

时间:2017/8/20 13:29:01   发帖人:夏明府   来源:夏氏宗亲网   阅读:1187   评论:0
内容摘要:从中国古代史官随时记事说起  发布时间:2017-05-12来源:《广西地方志》  看过几本中国史学著作,知中国古代有史官随时记载重大事件和重要事物的传统。“史”的原义指用文字记事的人。《说文解字》云:“史,记事者也,从又持中。”清代学者江永释“中”为簿书,“又”...
  从中国古代史官随时记事说起

  发布时间:2017-05-12来源:《广西地方志》

  看过几本中国史学著作,知中国古代有史官随时记载重大事件和重要事物的传统。“史”的原义指用文字记事的人。《说文解字》云:“史,记事者也,从又持中。”清代学者江永释“中”为簿书,“又”是指右手,手持簿书为“史”。手持簿书干什么,记事啊!商代甲骨文和西周金文,都是当时人记当时事,一般不涉及对于过往历史的追述。甲骨文记载盘庚迁殷以后自武丁时期至殷商灭亡王家的一些活动,内容涉及到阶级状况、国家制度、农事畜牧、年成丰歉、天文历法、战争畋猎、神祖祭祀、王朝世系等。金文以记载当时王臣庆赏、贵族纠纷、财产关系为主,内容有征伐、俘获、锡臣仆、锡土田、锡车马旗服彝器、锡金贝等史事。

  西周末年至春秋时期,中国出现了“国史”,如晋《乘》、楚《梼杌》、郑《志》、鲁《春秋》等,墨子则说“吾见百国春秋”。所谓国史,即周王朝和它所分封的各诸侯国的历史撰述。这些国史的内容有朝聘、会盟、征伐、祭祀和王侯贵族之间争权夺利的活动等,也是在随记大事的基础上整理出来的。从当时人和战国时人以至司马迁《史记》的记载中,我们可以约略了解一些国史发展中随时记录重大事件的情况,如“曹刿谏曰:‘君举必书,书而不法,后嗣何观?’”(《左传·庄公二十三年》,亦见《国语·鲁语上》)再如“管仲曰:‘夫诸侯之会,其德、刑、礼、义,无国不记。’”(《左传·僖公七年》)《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周赧王三十六年(前279年),秦王与赵王会于渑池。秦王要赵王鼓瑟,秦御史记:“某年月日,秦王与赵王会饮,令赵王鼓瑟。”后秦王击缶,赵御史也记:“某年月日,秦王为赵王击缶。”

  秦汉之后,国家统一,延续了史官随时记载大事的传统。起居注,兴于汉,记录皇帝的言行。日历,始于唐,是按日编制的史料长编。实录,起于南朝齐梁期间,是皇帝的政务大事编年,按年月日记录当朝政治、军事、经济等大事。时政记,是皇帝与大臣商讨军国政要的记录汇编。这些都是随时记载的。正因为有这些随时地大量记录作为史料,正史才能顺利地编成。

  而中国古代地方志的编纂却不是这种情况,往往是“临时抱佛脚”,朝廷下达了修志令,或地方官主动要修志,就聘请博学能文之士,搜集资料,进行编纂。由于几十年乃至百年才一修,时间相隔很久,资料大量散失甚至湮灭,造成永久的遗憾。志书修成之后,人员即散去。到下次修志的时候,又重打鼓另开张,如此循环往复。清代中叶章学诚深悉此弊,在《州县请立志科议》文中说:“天下政事,始于州县,而达乎朝廷,朝廷六部尚书之所治,则合天下州县六科吏典之掌故以立政也……六部必合天下掌故而政存,史官必合天下记载而籍备也。乃州县掌故,因事为名,乘行典吏,多添注于六科之外。而州县记载,并无专人典守,大义阙如。间有好事者流,修辑志乘,率凭一时采访,人多庸猥,例罕完善;甚至挟私诬罔,贿赂行文。是以言及方志,荐绅先生每难言之。史官采风自下,州县志乘如是,将凭何为笔削资也?”正是鉴于修志“率凭一时采访”,弊端丛生,他才提出州县设立“志科”的主张,说:“州县之志,不可取办于一时,平日当于典吏中,特立志科,佥典吏之稍明于文法者,以充其选。而且立为成法,俾如法以记载,略如案牍之有公式焉,则无妄作聪明之弊矣。积数十年之久,则访能文学而通史裁者,笔削以为成书,所谓待其人而后行也。”

  章氏州县设立志科之议,只是为保存六科档案及其他修志所用资料,以解决修志“取办于一时”的问题,并无史吏编纂志书之责,也没有随时记事之职。所以,对入选志科人员素质的要求不高,只要“稍明文法”即可,待到正式修志时,再访求聘请“能文学而通史裁者”来承担编纂任务。

  编修社会主义新方志,从省到县区普遍成立了常设的地方志工作机构,实现了章学诚设立“志科”的设想,然其职责大大扩展,如《地方志工作条例》所规定的,承担修志、用志、管志三大项职责,并且形成有诸多工作的地方志事业。然而,仍没有把随时记事纳入工作日程。现在,该是发扬中国古代史官随时记事优良传统、拓展地方志工作机构日常记事职能的时候了。

  发扬中国古代史官随时记事的优良传统,拓展地方志工作机构日常记事职能,有诸种必要和好处。首先,可以为修志编鉴积累全面系统翔实准确的资料。修志编鉴都是对已往资料的搜集整理和加工使用。由于时过境迁,可能导致某些重要事情的失载和部分重要资料的散失。特别是志书的编纂周期长达20年,若干年前的资料散失的可能性大增,一些重大事件和重要事情的真相会模糊难记。如果能形成随时记事的制度和机制,加之资料年报制度的完善,自然会积累起全面系统翔实准确的资料。而且,“时近则迹真”,并且是修志人员有计划、有目的地去记载,资料的可信性、有用度大大增强,无疑可为将来修志奠定扎实的基础。随时记事还可以改变过分依赖各部门由档案资料、工作报告而写成的初稿,缺乏民间资料的弊端。

  其次,拓展地方志工作机构的日常记事职能,还可以及时为现实服务。将随时记载的地情大事、要事、新事整理编辑起来,发送到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有关人员手中,发挥资政和信息通报作用,这对志书时效性较差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弥补。如果再将随时所记大事、要事、新事讯息传送到互联网上,则传播速度更快,传播的面更广,发挥作用就会更及时更大。

  第三,可以培养锻炼修志队伍,提高地方志工作者的素质和能力。地方志工作者是当地史官,担负着记录历史的任务,必须努力提高思想与业务素质才能承担起这一光荣使命。只有在加强学习和参与修志实践的基础上经常动笔记事,才能提高思想业务水平和写作能力。如果只是做搜集资料的保管者,则能力的提高就很有限。一个人有三种语言:一是内部语言,二是口头语言,三是书面语言。内部语言是思维时的语言,不发出声音,是随机而产生的,往往杂乱无序。内部语言经思考组织,形成口头语言,这是一个提高,因其逻辑性增强了,意思表达清晰了。而由口头语言上升为书面语言,思维更加缜密,逻辑性更强了,这对思维能力来说是更大的锻炼提高。所以,经常写作的人,其思维能力是比较强的。思维能力的提高是地方志工作者其他方面能力提高的重要基础,通过随时记事来提高思维能力是个很好的办法。随时记事还可以锻炼社会沟通能力、整理考核资料能力,提高写作水平,其锻炼价值是多方面的。

  可喜的是,一些地方志工作机构和地方志人士,已经认识到随时记事的重要性,并且在实践上有了若干创新。刘善泳先生主张地方志记录的“现实同步性”,说“记录正在发生的历史,是地方志记录的题中应有之义”。福建泉州市地方志编委会谢晓艺先生则认为,地方志工作方式应以当事者提供资料和方志机构“实录”相结合。泉州市方志委记“地情日记”,翔实记录泉州市每日发生的大事、要事、新事,按月将“地情日记”编成《泉州月志》。《泉州月志》按年度则编辑成书出版。为了记好“地情日记”,泉州市方志委开通了面向机关和面向社会的两大信息搜集渠道,建立了定期联系部门以及各部门重要会议、活动知会方志委的机制,还建立了及时整合媒体报道和对重要人、事、物跟踪记录的制度。为了记好每日大事,专职人员定期向五套班子办公室了解工作活动安排,市政府会务中心的人员也主动将会议安排通知方志委,有关部门和社会也主动发来通知。河南省地方史志办公室从2006年起开始按月编辑出版《河南大事月报》。到年底,又将全年收集的所有大事信息分类整理成河南大事年刊,并以《河南年鉴》增刊形式公开出版。河南许多市县也从本地实际情况出发,参照省上的做法,将编辑出版大事月报、月鉴,作为史志部门的一项经常性工作。还有的省市按月或双月编写大事,如天津的《要事录》、《江苏大事》等。

  以上好的建议和作法说明,继承中国古代史官随时记录大事优良传统,拓展地方志的日常记事职能,不但是有道理的,而且是可行的。

  (作者:梁滨久,《黑龙江史志》原主编,编审。)

  发贴者:夏宏铖

标签:中国 古代 史官 随时 记事 说起 
相关评论

夏氏宗亲网  版权所有  手机号/微信:18908662169


夏氏宗亲网为纯属公益性的网站,无任何商业目的,弘扬大禹文化为夏氏宗亲提供寻根问祖,沟通交流,资料查询。全站资料永久免费对全球的夏氏宗亲开放,若发现网站所载信息若有不准确之处,请与管理员联系以便更正或删除

闽ICP备17018138号